本文转自:镇江日报
陶立波
今年暑期旅游市场火热开启,亲子游、研学游持续领跑。“研学”二字,正从一纸行程单升级为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体验。然而,市场在升温,供给是否匹配?在这场以“品质”为核心的文旅“大考”中,各地纷纷交卷。镇江,也正在亮出自己的“研学答卷”。
作为江南文化名城,镇江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,赋予研学旅游“课堂外延”的丰富内涵。金山、焦山、北固山、南山等核心景区,以其鲜明的文化标签,构建起可触摸、可体验的“课本地图”——白蛇传说、碑林石刻、昭明读书台……课本里的诗词典故、文人旧踪在实地走读中被唤醒,成为孩子们暑期生活中鲜活生动的一部分。
这正回应了市场对“深度”“文化”“情绪价值”的新诉求。传统的“走马观花”“打卡拍照”,已难以满足如今家庭游客对精神收获与情感连接的双重期待。越来越多家长希望研学游不是“旅游披着学习的外衣”,而是真正能引导孩子建立对文化的兴趣、对历史的敬畏。镇江的实践——从诗词场景化还原、非遗技艺互动体验,到生态绿道上的实地观察——正在尝试让“研”与“学”同重、“游”与“育”并进。
当然,资源禀赋只是“及格线”,产品设计与服务细节才是“高分项”。目前,不少地方研学游仍存在内容空泛、流程模式化、导学脱节等问题。《研学旅游服务要求》等新标准的出台,正试图规范这一市场向专业化发展。对镇江而言,接下来若能在师资配备、路线编排、教学目标、安全保障等环节上形成系统闭环,不仅有望跑赢一场“文旅消费热”,更能探索出研学游的“长红”路径。
此外,研学游不仅是旅游产业的延伸,更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。“让孩子喜欢镇江,让家庭愿意再来镇江”,这是研学旅游带动城市口碑和文旅消费链条升级的真正价值。通过赛事优惠、文博夜游、历史剧本杀、文创伴手礼等方式打造“沉浸式故事场景”,镇江完全可以将研学旅行做成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。
今年暑期旅游热潮已起,文旅市场迎来了一次高质量发展的“集中检阅”。在这场比拼内容力、服务力与创新力的“大考”中,镇江不缺“文化答题卡”,关键在于是否能答出“新思路”。如果能以一场场诗词实景的“课本之旅”、一次次亲子共融的“文化之行”激活文旅消费,也许,“沉浸式研学”就是镇江暑期文旅经济可以做出的一道高分题。
易速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